文 昕昕
前言
你有没有发现,近来那些上市公司大规模“买回注销”的消息,老是频繁蹦跶在财经新闻里?
九号公司、奇安信、乐普医疗、九阳股份……一串耳熟能详的名字,纷纷齐刷刷地走上了同一条路:掏真金白银回购自家股票,紧接着干脆把它们注销掉。
表面上看,这不过是企业资本操作中的一个步骤,可背后传递出的信号,却直接触动了每位投资者的神经。
为什么注销式回购越来越火?
一个蛋糕要分给十个人,每人只能拿到一点点,结果要是少了一个人,变成九个了,蛋糕大小没变,人手上的份儿倒是明显多了不少。
注销式回购的道理就是这样:公司回购了部分股份然后注销,股本变少了,可净利润没动,结果每股收益自然蹭蹭往上飙。
这也难怪市场对注销式回购这么买账,毕竟它能马上让每股价值蹭蹭涨,更直白地告诉投资者,公司是真的拿钱回报大家,不玩虚的。
怪不得有人说,这背后可是政策指引、市场规律和企业需求三股力量合起来的结果。
监管部门一力推动,新出台的“国九条”明确把注销式回购算进股利支付率,死死卡住了那些“忽悠式回购”;市场环境也是一股推力,注册制时代好资产变稀缺,企业得想法子让估值更稳;企业自己呢,也有自己的盘算,股价一抖动,回购注销就成了稳住大家信心的“救命稻草”。
问题来了,注销式回购可不是什么灵丹妙药,要是企业是靠高利贷来回购,表面上看着光鲜亮丽,实际上却是在透支将来。短期内股价能被拉升,可时间一长,沉重的债务就像大山一样压得喘不过气来了。
要是回购价定得太高,买回的股份根本不值那个钱,实际上公司就是“高位接盘”,亏的最终还是股东自己。
要是公司赚钱没跟上,EPS蹭蹭往上涨就成了个“数字把戏”,那些靓丽的财报遮不住底子差,一旦泡沫破了,股价很可能还得继续掉。
注销式回购就像把双刃刀,既能带来真金白银的好处,也能变成掩盖问题的烟雾弹。
投资者更需要什么?
咱们做投资的,自然盼着公司拿出真金白银回报股东,别光知道膨胀规模、吹牛画大饼、讲一堆故事。可比那些一次性秀数字,咱更想见着公司真真切切的成长力气——稳扎稳打的盈利本事,财务健康杠杠的,明明白白的长远规划。
注销式回购虽然能让股价短时间内往上涨冲一冲,但想靠它支撑住长远价值,那得看企业是不是真的有一股硬道理的实力撑腰。
所以你一看到企业说要回购注销,不妨先琢磨琢磨:这钱是咋弄来的?价格合不合适?公司基本面跟着有没有好转?要是这些问题搞不明白,哪怕EPS看着多漂亮,也就跟玩资本游戏差不多。
结语
股市里,最能勾起人心的,总是那些马上就能见效的数据;最容易被大家忽略的,往往是得靠时间慢慢验证的基本功。
回购注销大潮背后,不单有政策支持,还有市场的期待和企业的心声。不过,对投资者来说,真正让人放心拿着的,从来不是一张公告,而是企业用时间和成绩说话的那份承诺。
掏钱买到的是信任;业绩上去了才有持久的踏实感。
盼着咱们碰到资本市场那股子热闹劲儿时,都能沉住气,识透那些数字把戏,挑出那些真能陪咱们走长远的企业。
炒股配资评测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